河底淤泥的治理及資源利用
隨著工業生產和城市的迅速發展,河流水質的污染愈發嚴重,污染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:
1.沿河污水泵站溢流排放;
2.底泥釋放;
3.支流對干流的污染作用;
4.沿河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的排入;
5.入境水所攜帶的污染物;
6.其他途徑,如航運排放、禽畜廢水排放等。
現在,底泥的價值被逐步發現及利用,底泥的利用不僅可以化廢為“寶”,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,還可以防止對河流水質的二次污染,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。
隨著工業廢水、生活污水大量地排入,造成河道底泥有機污染嚴重,重金屬含量高,成分復雜,有明顯臭味。
吸附在底泥顆粒上的污染物只有在與孔隙水發生交換后,或底泥顆粒分散懸浮于水流中,才能向河流釋放污染物,并形成二次污染,污染物的釋放速率也相應地隨時間而緩慢下降。由此可見,底泥的二次污染是河流污染控制規劃中必須加以重視的問題。
底泥二次污染作用的影響因素主要有:河流流速、底泥污染程度、河段流量和底泥面積。底泥物理特性基本上可以達到燒結普通磚的技術要求。
根據底泥本身的特性:底泥量很大,含水率較高,污染較嚴重,含有各種有益、有害成分等,經研究和總結,底泥資源化技術主要有以下幾種。
1制磚
制磚過程中,含有的大量有機物在焙燒過程中燒失產生微孔,這樣就可以降低產品的體積密度,通過1000-1100攝氏度的焙燒后,絕大部分重金屬固化在成品中,因而不會對周圍環境造成影響。
2制陶粒
經過高溫焙燒,產品可以達到粘土陶粒的技術指標,而且底泥中的重金屬也大部分固化在陶粒中,在普通水中浸泡一周未見有重金屬析出。由此可見,其對周圍環境不會造成二次污染。
3農用
上海市桃浦河底泥經加藥、混凝和機械快速脫水后,同雞糞等混合制成有機肥料,具有多量的比較均衡的肥料成分,此底泥制成的有機肥料可用于園林、花卉、綠地等。